行业应用
Applications
让声音再次清晰:助听器中的听力学奥秘,海思芯片助力国产突破
时间:2025-09-26 15:03 浏览人数:209

科技有温度

让听损群体重获新"声"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人正默默经历着听力损失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3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而助听器成为他们重新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要了解这一小小设备如何改变无数人的生活,需要探索助听器背后的听力学原理。




听力损失的奥秘

听力损失可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三类。传导性听力损失通常由外耳或中耳问题引起,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则源于内耳或听神经损伤,这也是大多数需要助听器的人群所面临的情况。

随着年龄增长、噪音暴露或某些疾病影响,人的耳蜗内毛细胞会逐渐受损或死亡,导致大脑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变得模糊或不完整。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听力受损者虽然能听到声音,却难以理解言语内容的原因。

image1.png





助听器如何工作?


现代助听器本质上是一个精密的微型计算机,它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1. 麦克风接收环境声音并转换为电信号

  2. 芯片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放大

  3. 受话器将处理后的信号转换为声音传入耳道

图片1.png




数字技术的革命

过去的模拟助听器只是简单地将所有声音放大,而现代数字助听器则能够:

  • 区分语音和噪音,增强语音同时抑制噪音

  • 自动适应不同声音环境(安静环境、嘈杂餐厅、户外等)

  • 通过无线连接直接对接手机、电视等设备

  • 通过手机APP个性化调整设置






国产芯片的突破:海思方案

近年来,国产助听器芯片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华为海思推出的助听器专用芯片方案,实现了 60dB真耳增益和多通道宽动态范围压缩(WDRC),可配置16-48通道,精准贴合用户的实际听损曲线。

海思芯片方案采用自适应降噪算法,在嘈杂、多人环境下,能提供自适应降噪,显著提升语音可懂度。其反馈啸叫抑制技术可实现单反馈抑制15dB以上,即使在高增益下也能避免啸叫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汉语语言的独特特点,搭载海思芯片的助听方案进行了特殊优化。汉语言在语音结构、发音机制和听觉感知方面与西方语言有显著差异,这些优化使得助听器更符合汉语言特征,契合国人交流习惯。


image2.png






验配的重要性

助听器不是“一买了之”的普通商品,而是需要专业验配的医疗设备。一个合格的验配过程包括:

听力测试 → 结果分析 → 设备选型 → 编程调试 → 适应性训练 → 后续调整

未经专业验配的助听器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进一步损伤残余听力。

使用助听器需要适应期。

大脑需要时间重新学习处理久未听到的声音。通常需要4-6周的适应期:

第一周:在安静环境中短时间使用

第二周:逐渐延长使用时间和环境复杂度

第三周后:尝试在嘈杂环境中使用





未来的发展趋势

助听器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助听器能够更智能地识别环境并自动优化设置。

无线连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下一代助听芯片解决方案将带来进一步的功耗下降,尺寸更加小巧,提升集成度,并且具备星闪联接能力。





保护听力,从现在开始

无论年龄大小,听力保健都值得重视: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定期检查听力、使用耳机时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60%,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如果您或家人正在经历听力困扰,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合适的助听器不仅能够改善听力,更能提高生活质量,重建与亲人、朋友和世界的连接。



记住,

听见世界的美好,

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